close

相信有不少人有類似的經驗,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如果能找到一位了解自己的朋友傾訴,往往會明顯感受情緒的提升。相反地,如果傾訴的對象不同,卻有可能得到反效果。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這不是心理作用而已,而是與不同的對象傾訴,的確對大腦產生不同的結果。

【向朋友抱怨的潛在危險】在最新一期的發展心理學月刊刊登了美國密蘇里倫比亞大學針對813位學生所作的研究,指出一項驚人的事實:經常跟朋友抱怨,反而會讓人更沮喪,而且這個現象發生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更嚴重!這個發現似乎與我們所認知的關於「友誼」的功能背道而馳。朋友的重要功能之一不就是自己心情不好時能夠聽我們訴苦嗎?

主持這項研究的心理學家發現,無論男女當遭遇到問題時,通常都喜歡找朋友訴說這些困擾。但是如果這些耗盡漫漫長夜的促膝長談或昂貴的電話帳單持續六個月或更久,女性焦慮以及沮喪的情緒則明顯惡化,而男性的焦慮以及沮喪的情緒雖然沒有惡化但也未見任何改善。

這項研究並未指出朋友之間抱怨,其實隱藏著更多的潛在危險性。在數千個小時與個案的隱密對談中,聽到比一般人更多朋友之間「善意的傷害」。

【有效的談話是隱形的腦部手術】現在借助最新的腦部功能攝影技術,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和朋友聊天」與跟「和治療師協助下有效的談話」兩者之間,所造成腦部活動的不同!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一群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引發30名受試者的情緒反應並觀察他們的腦部活動變化後,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將自己的模糊感覺用精確文字表達出來後,有助於調節腦部控制情緒的中樞以及右前額頁皮質的活動。」其他相關的研究也指出,長期進行心理諮商的憂鬱症病人,其腦部神經連結與未接受心理諮商的憂鬱症病人顯然大不相同!

換句話說,有效的談話(例如與訓練有素的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就像是替大腦作了隱形的手術。透過這種實證有效的方式,可協助將自己的情緒精確地表達出來,其結果不僅可提升自己的心情,也可避免一時的情緒衝動轉變成行動,而導致日後的悔恨。

心理諮商師 邱永林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抱怨其實有兩種基本類型:「工具型」和「表達型」。工具型抱怨者有著明確的目的,那就是想藉著將問題說出來進而解決問題。表達型抱怨者的目的則完全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不吐不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劉甄玲 甄玲 的頭像
    劉甄玲 甄玲

    藍色啤酒海

    劉甄玲 甄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